5月16日,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了“凝聚青年力量 筑牢法治根基——‘书香校园 共学法治经典’名家领读分享会”。中国文联原副主席、中国作协原副主席、民盟中央原专职副主席、“茅盾文学奖”获得者张平,与学院师生共享了一场文学与法治交织的精神盛宴。分享会由院党委委员、副院长李泽宇主持。
分享会上,张平以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丰富的创作经验,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,生动讲述了《天网》《抉择》《十面埋伏》《换届》等经典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。每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背后,都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法治精神的不懈追求,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。
考虑到学院理科学生居多的实际情况,张平独具匠心地点出了理科生从事文学写作的三点优势:一是利于提升关注社会、了解社会的能力,以理性视角剖析现实问题;二是能够培养独立人格,在文字创作中坚守自我思考与价值判断;三是能够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,让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相互融合。同时,他鼓励学生们积极投身现实题材写作,用文字记录时代的变迁,传递法治的声音。
讲座结束后,民盟陕西省委副主委张涛分享了感悟。他说: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那么作家就是人类灵魂的锻造师。一部好的文学作品,需要将人物叙事、故事置入宏大的社会背景中;又通过细腻的描写、精心的构建,让我们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产生共鸣。”他鼓励同学们在文学创作中要扎根生活、热爱生活,从火热的现实中汲取灵感、挖掘素材,让作品真正反映时代的脉搏,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。
活动结束后,同学们反响热烈,纷纷畅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悟。信息工程学院的韩熙同学激动地说:“以前总觉得文学创作是文科生的‘专利’,听了张平老师的分享,才知道我们理科生也有独特的优势。今后我想尝试用文字记录专业学习中的故事,把理性与感性结合起来!”“这场分享会就像一场及时雨,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,更点燃了我对写作的热情,期待学院以后能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!”机电工程学院、经济与贸易学院、文理学院的学生们纷纷表示。
《人民法治》杂志社电子期刊部主任赵巍、香港天府投资集团执行董事贺远望、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泽宇等领导共同参与了分享会。
文字|民盟支部
图片|李化斌